冰心曾深情地说道:
钱钟书与杨绛是中国文学界最美满和幸福的夫妻典范。
在民国时期,那是才子辈出却风流成性的时候。钱钟书,他的忠贞与专一让他在众多文人中鹤立鸡群,成为了永远的标杆。与杨绛的跨世纪婚姻,不仅成了文化界的佳话,更是对那个时期许多男人虚伪行为的鲜明对比——当时,很多男人以思想解放为名,实际却从不忠诚,离弃了一个又一个无辜的女人,造成了无数婚姻的悲剧。
然而,鲜为人知的是,钱钟书在遇到杨绛之前,也曾为另一个女人心动过,她就是清华的校花赵萝蕤。
展开剩余83%施蛰存曾提到:
钱钟书在《围城》中塑造的唐晓芙,实际上是赵萝蕤的影像,她是钱钟书一生中的白月光,是他无法触及的理想与情感的遗憾。
那么,赵萝蕤究竟是怎样的人物,她的一生又为何充满了坎坷和辛酸呢?
虽然许多人都会把林徽因视为民国时期的第一才女和第一美女,至今她的名字仍然闪耀着光辉,但赵萝蕤的才情与美貌同样引人注目。就像篆刻大师陈巨来所言:
在那个时代,大多数文化人心中,真正的“第一美女”、“第一才女”和“第一名媛”,并不是林徽因,更不是陆小曼,而是赵萝蕤。
赵萝蕤出生在江苏苏州,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家庭。她从小便显示出了与众不同的才华。她的父亲,赵紫宸,是一位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,因此他对赵萝蕤的中文教育极为重视。可以说,她从小就浸润在浓厚的书香气息中,成绩自然也十分优异。赵萝蕤在学校里的语文成绩一直遥遥领先,她的学习之路可谓与众不同,甚至多次跳级,到了小学六年级时,她的语文素养已经远超当时高中三年级的学生。
1926年,赵紫宸调任燕京大学宗教学学院院长一职,赵家全家迁至北京。14岁的赵萝蕤凭借着出众的学识考入燕京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年级。因年纪尚小,她被安排从高二开始上学,但即便如此,赵萝蕤的成绩依旧优异,成为燕大附中里人人称赞的才女。
1928年,年仅16岁的赵萝蕤考入燕京大学中文系。由于她在文学上的卓越才华,一位美国教授曾劝她转学外国文学。于是,赵萝蕤转入了英国文学专业,这一决定也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。在英国文学的学习中,她深入研读了许多英国名家的经典作品,文学修养愈加深厚,凭借卓越的学术表现,她顺利从燕京大学毕业。
然而,面对未来,赵萝蕤心中却充满了迷茫。尽管她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就,但年轻的她始终不舍与家人告别,赵紫宸深知女儿的优秀与潜力,因此建议她继续深造。最终,赵萝蕤报考了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,经过严格的选拔,她被破格录取。进入清华后,赵萝蕤更是成为了学子们艳羡的对象,被大家称为“清华校花”。
在清华大学求学的日子里,钱钟书偶然见到了赵萝蕤,并立刻为她深深吸引。两人虽然同处在这个才子云集的校园,但他们的关系却并不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发展。赵萝蕤并不喜欢钱钟书,甚至对他略有反感。赵萝蕤之所以排斥钱钟书,是因为她认为他过于张扬,带有一种自负的气质。钱钟书的暗恋成了他心头的一块痛,然而,赵萝蕤并未回心转意。
最终,赵萝蕤嫁给了陈梦家,而钱钟书则与杨绛成婚。两人的情感历程,也就此结束,再无交集。
不同于许多民国名媛的情感波动,赵萝蕤与陈梦家之间的爱情深厚且稳固。经历了民国动荡的洗礼,他们在风雨中携手并肩,互相扶持。在抗战时期,他们为彼此的生死存亡付出了无数心血。
1944年,费正清教授为陈梦家联系到去芝加哥大学教授古文字学的机会,赵萝蕤也跟随丈夫一同赴美。然而,命运的捉弄从未停止,三年后,陈梦家返回清华任教,赵萝蕤则回到燕大担任西语系教授。不幸的是,一连串的打击让赵萝蕤不堪重负,最终她失去了亲爱的丈夫。陈梦家在一系列沉重的精神压力下,选择了自尽。赵萝蕤在这一打击下几乎崩溃,曾一度精神失常,被送进了医院,承受着无尽的痛苦。
然而,人活着总得继续前行。赵萝蕤最终从痛苦的深渊中走出,她将所有的情感与精力投入到翻译工作中。她花费了12年的时间,翻译了惠特曼的《草叶集》,这本翻译作品震惊了整个学术界,也为她的学术人生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1998年元旦,赵萝蕤孤独地去世,享年86岁。她就这样悄然离世,留下的是无尽的怀念与感叹。
——参考资料:《我的读书生涯》、《从前的优雅》等。
发布于:天津市粤友配资-股票配资利息-股市配资技巧-配资平台最新消息一览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